方逸华 子女同行园林花木界,服务爱花养花人。我们不仅提供花卉苗木、园林绿化最新资讯,还为花卉爱好者搭建爱花、赏花、养花共享平台。 兰科(Orchidaceae)是被子植物的最大科之一,以艳丽多彩、特化程度极高的花及为数众多的微细种子而著称。全世界约有兰科植物800余属2.75万余种,广泛分布于两极和极干旱荒漠以外的各种陆地生态系统中,以热带地区分布最为集中。 我国是世界上兰科植物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目前有记载的中国兰科植物共计200属1723种,具有从原始到高级的一系列进化群。中国兰科植物集中分布在西南和华南地区,在省级分布上,云南省约有兰科植物1150种,是中国兰科植物最为丰富的省份,其次是广西有兰科植物约460种,以及、四川、贵州、湖北、海南等地区,包含了中国90%以上的兰科植物。 兰科植物中的许多种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涉及艺术、文化、经济、医疗和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例如国兰,作为中国重要的传统兰花名品,深受国人喜爱。兜兰属(Paphiopedilum)植物均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花期长,是优良的花卉种质资源。除此之外,兰科植物的药用价值不容忽视,例如,石斛属(Dendrobium)植物均具很高的药效。石斛(Dendrobium nobile)是《中华人民国药典》记载的一种极为珍稀名贵的中药材,它不仅是脉络宁注射液的必需原料,还是数种中成药及保健品的有效组成部分,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是中国重要的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其茎入药,具有清热滋阴、润肺生津、益肾养胃、明目等功效。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罗毅波介绍,兰科植物在其生活史中与共生真菌形成密切关系,使得兰科植物的繁衍对生境要求十分苛刻;同时兰科植物的繁殖对其它生物的依赖性强,如传粉动物;这些特点使得兰科植物对人类干扰和十分,容易导致。且由于其传统和珍贵的观赏和药用价值,人为采挖严重,使其野生资源日益减少。上述各种复杂的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的交织最终导致目前兰科植物整体处于濒临的境地。 据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覃海宁介绍,鉴于兰科植物在全球层面的重要性及其所受濒危状况,一致同意将整个野生兰科植物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中,对其国际贸易活动进行管制。在2013年发布的《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中,兰科植物受数量最多,达600多种,占全国濒危总数18%,其致濒致危的主要因素是栖息地及野生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 兰科植物具有重要的药用、观赏价值,是我国传统花卉和传统药用植物,能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广受欢迎,是花卉生产的一大产业。当前,人工种植的兰科植物大多以蝴蝶兰、国兰、部分兜兰和药用兰科植物为主,其余主要以野生兰花为主,对野生兰科植物资源的十分严重。其中,杓兰属、兜兰属、野生石斛以及国兰中地生种类的野生资源被状况尤其严重,在20世纪,挖掘野生兰花曾经达到了疯狂的程度,一度造成多个地区的野生兰花。 但是目前我国兰花花卉市场缺乏规范化的管理,目前流通到市场上的野生兰科植物给部分经营者带来可观的利润,对中国野生兰科植物造成非常严重的。 面对兰花市场现状,中国野生植物协会秘书长李润明认为:国内外利用和花卉市场的需求,人为炒作传统兰花文化和兰花鉴赏文化和对兰科植物缺乏基本认识是遭到的根本原因。 其一,“万里挑一找好兰”:为获取极度濒危兰科植物遗传基因种源,以及很多国内外花卉产业集团和兰花逐利者的畸形需求,为了找到一两株少见或变异的植株个体而不惜采挖和收购成千上万株野生兰花,最后剩下的大量野生兰花被随意丢弃了。 其二,“受野生价值高的”:一些兰科植物具有药用价值被部分过度放大,如石斛、天麻、白芨等兰科植物。这类兰科植物尽管大量人工种植,但仍有少数人为了追求所谓“药效高”的产品,而刻意寻求野生资源。 其三,“炫富显贵盲攀比”:随着花卉市场恶意炒作,部分兰花品种单株价位能热炒到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养名贵兰花似乎成了身份、地位的象征;很多人开始选择将兰花作为礼品;甚至许多不懂兰花的人也盲目投资兰花市场,造成目前社会上的“炒兰热”。 值得一提的是,野生资源枯竭的后果便是植物旗舰遗传基因的和自然变异品种的锐减,直接影响到我国生物多样性完整和珍稀兰科植物的,对国家生态安全会造成无法的危害。 以上这些因素都从不同方面导致人们疯狂采挖野生兰科植物,而历史上过度的森林采伐和土地开垦也使得我国野生兰科植物分布区狭窄并破碎化,使其赖以的生境遭到,这些最终导致我国宝贵的野生兰科植物在边缘挣扎。 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司司长忠介绍,2001年国家实施野生动植物及自然区建设工程后,对兰科植物资源进行了重点,编制了《中国重点兰科植物工程规划》。近年来,我国在兰科植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瞩目成就。根据中国兰科植物多样性、地理分布等重点区域的调查结果,在现有的兰科植物的,如开展就地和迁地、部分极其濒危开展引种和对需求量比较大的药用兰科植物开展人工繁殖等方法中,就地和迁地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方法。2005年以兰科植物就地为目的的广西雅长兰科植物国家级自然区成立。随着以国家公园建设为主体的自然地网络的逐渐完善,中国兰科植物的就地也取得了进一步成效。根据自然区名录和野外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目前约有70%的兰科植物在国家公园、自然地与分布。 然而,对于一些野生种群数量严重下降的兰科植物,开展迁地常重要的手段。长期以来,中国科学院系统和全国200余家植物园多数都设有兰科植物专类园或者温室,以开展兰科植物的迁地工作。2005年,原国家林业局批准在深圳成立全国兰科植质资源中心,加强对全国濒危野生兰科植质资源的迁地工作。 据全国兰科植质资源中心主任陈建兵介绍,中心建有兰科植质资源库,保存了野生兰科植质1600余种,保育160万余株,为濒危兰科植物和种群恢复奠定了基础;同时保存了腊叶标本4000余份,标本图片10万余张,收集记录标本信息3万余份。为扩大兰科植物野外种群数量,依托科研实力,在广东、云南、广西、江西、湖北等地多次开展濒危兰科野外回归,同时将在西南、华中、西北地区分别建立监测中心,开展恢复兰科植物野生种群的科学研究。 2018年,中国野生植物协会与全国兰科植质资源中心联合全国16个公益组织,共同发起了“野生兰花乱采滥挖”兰花行动的,得到了等主流的报道和腾讯、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平台的积极响应。但是,面对日益疯狂的乱采乱挖,野生兰科植物濒危现状日益加剧,的力量仍显薄弱。特别是在生态文明思想下,如何创新发展符合时代的新兰花文化和兰花鉴赏文化,提倡新的养兰爱兰的社会风气,需要更多社会各阶层力量的积极参与。 《国家重点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于1999年公布,但兰科植物并未列入其中。第二批名录征求意见稿中,将濒危兰科植物皆列入其中,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正与相关部门积极推进此项工作,因此,亟待制定野生兰科植物的相关法律和可持续利用规范及标准。 同时,野生兰科植物的认定和准确鉴定还存在众多技术瓶颈。例如,有些企业和农户,将野生兰花采挖回去种植一段时间后,再流入市场,以目前的技术手段还难以快速准确甄别是野生兰花还是人工种植的兰花。即便通过专业人员和特定的技术手段可以辨识,但各种手段的时间成本和经费成本都很高,很难普遍使用。 在植物大世界中,兰花是最美丽、最具欣赏价值的植物之一,其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花姿万千,形态各异,极具观赏性;其颜色包罗了大自然所有的色谱,绚丽缤纷;其香幽远,高雅。南宋出版的《兰谱》感叹兰花之美,谓“竹有节而啬花,梅有花而啬叶,松有叶而啬香,然兰独并而有之。” 中国文化传统赋予了兰科植物的诸多寓意,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植物“四君子”之一,自古兰花就受到人们喜爱。兰花文化至少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关于兰花的诗词歌赋、书法、画卷、音乐。在兰花文学和艺术作品中,有记载的咏兰诗最早见于唐代末年(公元860-880年),兰花绘画最早见于北宋(960-1127年)。关于一种花卉,历史留下的诗词、书画等文学作品之多兰花是首当其中的。兰花高雅、素淡、雅致、洁净、清幽的特性,国人推崇高洁、、质朴、坚韧的品格,人们以物明志,之所以寄情于兰,决非偶然。纵观历史,中国人对兰花的欣赏已远远超出兰花的自身,而和文学、艺术、、品格结合在一起,这种兰花文化不仅融入社会经济、民俗和日常生活,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日本、韩国、英国、新加坡等国家的文化产生着影响。 兰花素雅、清幽。爱兰之人,难道不也是追求这种高洁、的品质吗?为何要为了将这一抹幽兰,而这个的?为何不走入自然,欣赏这一神奇的植物精灵,在自然生境中的摇曳身姿?若想日日赏兰,为何不从正规有资质的企业购买兰花,非要追求来自乱采滥挖的野生兰花呢?请别让你的爱,成为导致兰花的镰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