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0”是一个任务代号,代表的是中国航天1980年5月18日向太平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它对中国航天有着特殊的意义,是中国航天与航海命运交织的纽带,了星辰大海征途上的新篇章。同时,这也是远望号船和人民海军水面舰艇编队“深蓝”的起点。 1980年5月1日,远望1号、2号和海军、国家海洋局的16艘舰船、4架直升机组成海上测量船编队,奔赴南太平洋预定海域。这次出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海上力量最庞大的一次行动。此前,海军军舰由于吨位太小,只能在近海“转悠”。中国人上一次如此大规模、远距离航海,还要追溯到600多年前的“郑和下西洋”。位于南太平洋的那片陌生海域,更是一个中国人从未涉足的地方。 扬帆起航、船出大洋,不只是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的无畏探索,也是40年前中国航天人盘马弯弓、闻令出征的勇敢担当。 1980年5月9日,授权公告:我国将于1980年5月12日至6月10日,由中国本土向以太平洋南纬7度0分、东经171度33分为中心,半径70海里圆形海域范围内的公海,进行运载火箭发射试验。 发射窗口已经对外宣布,但想确定具体的发射日期,还要看测量船队对落区的气象预报,这是决策的重要依据。远望2号船首席预报员陈信雄和同事们认真分析云图、讨论天气,3天连夜攻关,推断5月18日天气晴朗,具备末区测量要求的气象条件,指挥部照此定下发射日为18日。 可是,随着日期临近,连续几天的天气却时好时坏:16日天空阴霾,七八级的大风将船吹得左右摇摆;17日密布、雷声轰鸣,一场倾盆大雨从早下到晚。哗哗的雨声揪着参试人员的心,“这样的鬼天气,明天还能发射吗?” 通过查看探空气球和卫星云图标出的信息,陈信雄和同事们拍着胸脯向指挥部报告:“天气趋于好转,明天可以发射。”18日一早,大家一起床便跑去上甲板,雨已经停了,但仍旧阴云密布。早饭过后,渐散。进入发射前4小时准备程序后不久,试验海区已经是,海上预报准确无误! 远望1号、2号分别于1977年8月、10月建成下水,是集全国之力建成的第一代航天远洋测量船。尤其是我国自主研制的一批精密测量设备,还是第一次拉到远海大洋接受“真刀实枪”的检验。因此,设备的联调、检修和排障尤为重要。 就在测量船检修和联调的同时,位于中国西北的发射场,中国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也做着发射前的最后检查。 时间5月18日零点刚过,发射场区的工作人员开始为火箭加注燃料。与此同时,远望1号、2号测量船和向阳红10号海洋调查船进入试验中心海域,其余舰船也分别出现在各自预定,担负起保障和警戒任务。 上午10时整,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从戈壁大漠腾空而起,穿越千山万水,飞向目标海域。 火箭飞行30分钟后,两艘远望号船西北上空的云端里,“嗖”地飞出一个亮点,越来越亮,似火红的流星眨眼从船的右舷上空划过。 短短几十秒内,远望号船雷达和遥测设备及时发现目标,雷达系统负责人徐更兴带领团队科学组织实施方式,做到了对飞行目标早发现、稳,取得了从目标出地平线到数据舱落水的全弧段优异成绩。远望号船技师王晓德所编制的实时程序,准确引导测量设备捕获目标,记录数据完整有效,预想的4种情况和3种应急手段以及海事卫星接收处理方案,在任务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数据舱准确溅落在预定洋面上,掀起近百米的冲天水柱。约两分钟后,航测直升机在测量船队的精确引导下,迅速发现了数据舱染色海域,并两次飞跃上空进行拍摄。落点测量均方误差仅有300多米。从打捞直升机接近目标到潜水员打捞完毕,仅用时14分钟。 海上测控在海水涌动、船体摆动、天线晃动、目标移动的下进行,技术难度可想而知。曾任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高级工程师的王火根打了这样一个比方,“好比行进中的坦克打移动靶,靶靶要十环,不能有分毫偏差”。 远望号船在大洋上获得的航天器测量数据,对于远程运载火箭后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英雄的远望号测量船队创造了中国航天的新,实现了我国海上测量从无到有的历史跨越。 如今,随着我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远望号船任务海域分布越来越广,航渡时间越来越长、任务频度越来越高,测量船也不断地经历更新换代。如今,远望号测量船已经发展到第三代,中国的航天器测控网也从国内延伸到了世界三大洋。 据《新科学家》报道,奥地利病理学研究所的Siegfried Schloissnig及同事发现,肺鱼的基因组有430亿个碱基对,大约是人类基因组的14倍。日前相关发表于《自然》。 近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南古所)联合中山大学、捷克帕拉茨基大学、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开展合作,从缅甸琥珀中发现了一个叩甲总科(萤火虫及其近亲)的新科——白垩光萤科。 记者从上海市获悉,上海市委全面依市委员会1月20日正式发布“上海城市法规全书”应用系统,让城市法规“触手可及”。 可模拟多地健康码、复工码、通行码;能自定区、城市、姓名;随意设置绿码、黄码、红码……在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再次趋于严峻之时,一款“健康码演示”APP近日被网友。 深冬时节,鄂北某训练场,空降兵某旅空降空投专业集训现场,数台大型吊车整齐排列,官兵们合力协作,很快完成多个空投货台重心的测量和调整。 据当地报道,以色列拉宾医学中心眼科主任艾利特·巴哈尔教授于本月初为因病致盲者植入人工角膜后,帮助其恢复视觉并可以重新阅读文字和辨识家庭,成为首次人工角膜移植获得成功的病例。 近日,多种变异新冠病毒在南非、英国甚至等地出现,导致这些国家的感染病例激增。一些科学家说,在英国和南非等出现的变异体使新冠病毒可以避开免疫反应,可能导致某些抗体药物的有效性降低。 今年1月18日,在南非卫生部部长主持召开的研讨会上,参会的8位科学家均认为,尽管新冠病毒变种501Y.V2可能更容易、更快地,但并没有更致命,而再感染和对疫苗影响的问题则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近日,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以下简称西海岸新区)开工建造,建成后的15个养殖舱、8万方水体中,将迎来首期“住户”——大黄鱼。 在11个重点工作中,报告明确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优化创新布局,以西部(重庆)科学城为主引擎,联动两江协同创新区发展,引导高新区、经开区和各类产业园区创新转型,建设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打造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和协同创新示范区。 1月17日,在纪念严济慈先生诞辰120周年座谈会暨严济慈教育思想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科学技术史系主任王扬回顾了严济慈先生献身科学、献身祖国的一生。 据《先进科学》最近报道,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潜在的青光眼新疗法,可取代每日滴眼液和每年两次的注射术以控制眼压的增长。 从妈妈遭客户“退单”,到短片《宝贝儿》引争议,再到某明星找海外的传闻互联网,近日,话题频繁挑动大经。 21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空天院)获悉,由空天院运维的国家对地观测科学数据中心和国家综合地球观测数据共享平台编制的《中国对地观测数据资源发展报告》正式对外发布。 记者从中国铁沈阳集团有限公司获悉,至高铁至承德段(以下简称京哈高铁京承段)将于2021年1月22日开通运营。 从外出打工到回乡创业、从靠天吃饭到自给自足、从贫困地区到生态旅游区……科技的注入,让原本的一切发生了改变。 工程技术的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如今,一系列新的全球挑战已然出现,必须通过教育、研究和工程解决方案来应对这些挑战。 该爆发事件发生于世界时(Coordinate Universal Time)2021年1月19日02时54分09.85秒,即时间2021年1月19日上午10时54分09.85秒。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科研助理李言达、副研究员蔡晨阳等,与捷克帕拉茨基大学、英国布里斯托大学、中山大学的科研人员合作,在缅甸琥珀中发现了叩甲总科的新科——白垩光萤科(Cretophengodidae)。金字旁的女孩名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