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9月12日消息:想象一下,打开手机或者其他智能设备,就能查询附近公园里正在举行哪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或者公园绿地里有哪些可能的过敏原……不久的将来,这些人性化的园林绿化信息服务就将实现。 记者从近日举行的智慧园林高峰论坛上了解到,市将建设三大系统、四大体系,打造智慧园林系统,更好地发挥园林绿化的生态价值,提升人们的幸福指数。智慧园林建设初期以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智慧决策,服务百姓生活为立足点,实现全民参与即时互动,打开人与自然对话的窗口。 其实,发展智慧园林的背后也是长期以来生态管理手段落后的现实反映和需求,其背后是一整套发展逻辑的转变,以及绿色为民的“互联网+”实践。 绿化用地被占用,怎么办?绿植病虫害,怎么治?连续阴雨,是否还要常规化浇水作业?面对一系列园林养护常见问题,我们能想到的方法大多是首先得有人定期巡查,发现问题,然后再采集信息,然后再经过专业人士决定、反馈、执行,最后再进行反馈、总结等。传统做法费时费力,而且很难做到绿化管理的有效覆盖和动态管理。 那么,一旦园林绿化管理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会有着怎样的?据介绍,未来智慧园林建设将以3个系统、4个体系为总体框架。3个系统由智慧园林监测、管理和服务系统构成。智慧园林监测系统通过布设传感器、视频和物联网等监测设备,结合人工智能,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件进行预警。 也就是说,以后再发现绿地被占用的情形,在侵占初期,视频就可以通过图像变化,自动报警预警,管理人员远程就能看到预警信息,迅速前往处理,实现精确化管理防范,同时锁定侵权人,保留电子。 园林监测系统还包括土壤监测子系统,可以实时采集土壤、水等数据,及时传输到服务器,服务器终端接收到监测信息后采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智能灌溉等智能化应用;园林绿化人员也可以通过电脑、手机查询和接测数据和预警信息。子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周围小的空气温湿度、风速、风向、降雨和光照度等信息,并把这些数据传输给服务器,为灌溉决策、智能人文服务提供参考依据。人员活动、生物状况监测子系统则可以提供视频、数据存储和分析,根据检测历史数据形成管理报告,为园林建设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保障。 智慧园林管理系统则主要是通过园林要素和事件的智能化识别、、分析和管理,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分析、处理后,进行智慧园林管理体系的自诊断和自调节,给园林绿化规划、工程建设、养护管理、社会化服务等提供科学管理依据,辅助领导进行决策,满足建设国际化高水平智慧园林的要求,推进城市园林绿化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市园林绿化局副局长高大伟介绍,园林绿化已经成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新的“公共品”,是关系每个人切身利益的福祉,是我们生活中体验自然、贴近自然的场所,也是教育、娱乐和社会活动的重要公共空间。智慧园林就是运用“互联网+”思维和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信息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生态园林相融合,建立智慧园林大数据库,把人与自然用智慧的方式连接起来,达到人与自然的互感、互知、互动,让人们共建、共享智慧园林,实现人与自然的对话,充分享受到园林绿色福祉,使人们的生活更和谐、更宜居。 据了解,在智慧园林建设方面,市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信息资源利用上,随着该市园林绿化信息资源不断丰富,已经把数据资源作为信息化资产来管理,陆续建成了公园风景区、城市绿地管理、野生动植物、林木病虫害防治、生态工程等12类核心业务数据,为各级领导、业务部门及社会提供实时、高效的数据支持与服务。 本网站发布与转载的所有资料均为促进行业内信息交流使用目的,任何被授权的浏览、复制、打印和属于本网站内的资料,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园林网”等声明版权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任何、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过本网站协议授权的、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园林网”字样。违者本网站将依法对侵权者追究法律责任。② 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网站或的文/图等均为转载稿,本网出于传递更多之信息而转载,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我们协调给予处理(或删除);如不同意本网之转载,请及时告知本网撤除;其他、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标明原来源,不得擅自为“来源:中国园林网”,如因此原因涉及版权法律追责,自行负责,本网站概不负责。③ 任何单位和个人认为通过本网站包含的内容可能涉嫌其权益,应及时向本网站进行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说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并核实后,将会立即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④ 凡向本网站的作者,人务必的原创性和内容的真实性,如因抄袭、作假等行为导致的法律后果,由人本人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