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都坚定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正按照“景观化、景区化、可进入、可参与”,加快构建生态区、绿道、公园、小游园、微绿地五级城市绿化体系。 而被誉为目前成都最大的综合性公园的天府锦城生态公园,市民在这里既可以欣赏到大自然的明媚唯美,又可以体验到城市生活的闲适快乐,正在掀开神秘的“面纱”。 昨日,记者从成都市建委获悉,依托133.11平方公里环城生态区的天府锦城生态公园,将打造以人为中心、以绿道为主线、以生态为本底、以田园为基调、以文化为特色的式、多功能的环状生态公园,将形成“5421”体系,即500公里锦城绿道、4级服务设施、20平方公里多样水体、100平方公里景观农业。建成后,将兼具生态景观、慢行交通、休闲游览、城乡融合、文化创意、体育运动、农业景观、应急避难等功能。目前,锦城湖-桂溪公园-中和湿地一白鹭湾湿地一江家艺苑一花田湿地-玉石湿地-青龙湖,达28平方公里的区域正进行整体建设提升,今年春暖花开时将整体呈现。2018年将继续沿绕城高速这条环线,在东片、西片、北郊绿楔、锦江绿楔,结合锦城绿道进行连片建设,按照“水乡+田园+绿道”的设计方案开工建设双流片区。 乍一听天府锦城生态公园项目,不少人以为这是一个新建的公园,其实则不然。“天府锦城生态公园,其实就是环城生态区在新发展阶段,从城市阻隔区市民的一次重大功能完善和系统提升。”成都市建委副主任屈军告诉记者,天府锦城生态公园的定位是式、多功能的环状生态公园,和标准是景观化、景区化,可进入、可参与。按照规划,天府锦城生态公园将形成“5421”体系。 具体来讲,500公里锦城绿道包括200公里一级绿道、300公里二级绿道。其中:一级绿道宽度6米,“一环九射”布局,全程无障碍贯通,全分离权,主要景观区与重要设施,与城市慢行系统互联互通,可举办自行车、马拉松等赛事。而二级绿道自行车道3.5米、人行步道2.5米,人非分离,对主干绿道进行补充,形成绿道网络,丰富微循环,与城市慢行系统互联互通。 4级配套服务体系则包括16个特色小镇形态的一级驿站、30个特色园区形态的二级驿站、170个林盘院落形态的驿站、若干亭楼小品形态的四级驿站。依托4级服务体系,不仅将实现公园级的公共配套服务能力,还将为附近居民、周边市民、外地游客提供多元需求。另外,还将形成110个分散式出入口、12万个停车位,支撑省外观光游客、周边城市自驾人群、城市居民年均千万级人次的游客需求。 “20平方公里水系将系统实施水整治和水系修复,重塑河流、湖塘、湿地、沟渠构成的天府平原水系格局。”在屈军看来,西片区将形成“沟渠水网+稻田”的川西精华灌区田园风光,留住乡愁记忆,而东片区则将形成“坡地+湖塘+梯田”的大地农田景观。 此外,100平方公里生态景观农业将以景观化方式种植35平方公里基本农田粮油作物,建设42平方公里都市观光农业,保育24平方公里林木,“这些区域,可开展科育、学生践学、活动等丰富活动。”屈军介绍说。 除了“颜值高”,天府锦城生态公园还将全面带动产业发展。记者了解到,按照规划,天府锦城生态公园将兼具多项功能。 生态景观功能将为城市提供由水系、森林、公园、农田构成的生态系统,促进城市生态修复,城市水生态、通风廊道、海绵体等的生态保障作用。 ■ 慢行交通功能 慢行交通是较为亮眼的功能之一,计划在公园内部,高标准建设锦城绿道,全程贯通。而在公园外部,依托天府绿道体系,与60条城市慢行交通相连接,构建“轨道+公交+慢行”的绿色交通体系。 市民对天府锦城生态公园最基本的需求就是可休闲游览,而公园也将按照“可进入、可参与”的原则,建设多点、分散的出入口,建设不同规模、形态、特色的驿站,提供休闲游览的配套服务,形成智能化信息系统。 “公园将创造大量工作岗位,将区域集体用地和农业人口居住就业,全面融入城市功能体系、生态体系、产业体系,形成高水平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屈军告诉记者。 天府锦城生态公园还将充分体现巴蜀文化。“以《蜀川胜概图》为主线,塑造展现自然山水田园本底及丰富人文景观的天府胜景,展示天府文化。”屈军透露,二是公园内还将规划建设各类文化设施640处,将周边区域的文化设施人均比例,在现有基础上提升56%,同时将发展音乐、文博、设计、动漫等文创产业。 在体育运动方面,锦城绿道将兼具自行车赛道、跑步道功能,可举办国际国内自行车、马拉松等赛事活动。同时,还规划建设1050处各类体育设施,将周边区域的体育运动设施人均比例,在现有基础上提升36%。 另外,依托广阔生态空间,结合各级驿站设施硬件支持,还将建设50处应急避难场所,可容纳200万人以上,将周边区域的应急避难设施人均比例,在现有基础上提升26%。 目前,天府锦城生态公园的建设进展如何?屈军透露,计划先用三年的时间,即在2020年,完成相关硬件配套设施建设和生态本底完善提升工作,并慎重筛选和引入一批适宜的活动项目。2020年后,在使用运营中,不断总结完善,及时深化和丰富相关内容,进行现代化的专业化的管理运营。 “当前,结合锦城绿道一期建设,锦城湖-桂溪公园-中和湿地-白鹭湾湿地-江家艺苑-花田湿地-玉石湿地-青龙湖,达28平方公里的区域正抓紧整体建设提升中,今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将整体呈现。”屈军告诉记者,今年还将继续沿绕城高速这条环线,在东片、西片、北郊绿楔、锦江绿楔,结合锦城绿道进行连片建设,双流片区将按照“水乡+田园+绿道”的设计方案,2018年开工建设。 一条优美的锦城绿道正在形成 ,但天府锦城生态公园133.11平方公里的面积,也不由让人产生“会不会”迷的担忧。“这个完全不用担忧”屈军笑言,目前正同专业团队合作进行锦城绿道智慧系统建设,计划研发APP软件,将天府锦城生态公园的文化、体育、商务、旅游等各类项目、节庆活动、旅游服务产品等等,通过互联网+、云数据等汇集到手机终端。 如果把天府锦城生态公园形容成一个姿容艳丽的,那么她既有靓丽的颜值(景观形态),也有优雅的气质(文化品牌)和健壮的体质(可持续性产业),从天府锦城生态公园的规划公布起,四川省建筑研究院景观院院长高静就一直在关注和期待。在她看来,天府锦城生态公园的规划建设,实际上是对这个环状绿地系统的一个升级,是城市生态功能全面升级,也是城市公共空间品质提升。 高静首先从国际经验进行了分析,“许多国际大都市,比如伦敦、巴黎、莫斯科都有这样的环状绿地系统,规划将绿带视为大都市空间组织的基础,能够有效地控制城市的无序蔓延带来的城市病。”她认为,目前成都公园绿地也不少,但是功能单一,区域布局也不均衡,特别是缺乏与高度城市化区域体量匹配的一个综合型的公园绿地复合体。“天府锦城生态公园的建设会为我们的城市,带来巨大的品质的提升。”她告诉记者,133平方公里的生态绿地,对于成都1600万常住人口而言,人均绿地面积差不多增加8平方米。 “另外,公园将会使每一个居民都能够更加快速、便捷地接触自然。”在高静看来,天府锦城生态公园的建设,将重新梳理水系、交通,河流、湖泊、森林等碎片化的十二生肖排列顺序生态区域,打造完整、开敞的生态辐射带。绿道系统无缝连接城市与自然,让市民出门就可以快速便捷地接触自然,融入自然。 同时,公园还将提供一种贴近生活本源,体验文化与自然的休闲方式。“公园充分考虑了文体旅商的结合,市民出门看绿、享受康体休闲,进行公共交往、游憩、休闲的选择将更加广泛。” 高静认为,最难能可贵的是,在天府锦城生态公园里,还有景观农业,生态农业功能,“这在其他城市是绝无仅有的,这是天府之国从古至今贯穿天府文化的重要一笔。”她告诉记者,去年曾看到过成都市环城公园东区青龙湖片区观测到国家一级动物青头潜鸭和白尾海雕,“在城市中心地带有国家一级动物栖息在里面,这是很难得的,在其他城市也是很少见的,这也验证了整个生态功能作用的发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