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既是一景,又是从一处景点通往下一处景点的通道。清晖园中没有相同的门,每扇门各具特色,可谓匠心独具。 经蚀刻加工的套色玻璃制品是岭南园林的一大特色,在其他三大名园和一些现代园林中都可以看到,但品种最丰富、外观最美丽的非清晖园莫属。 清晖园的大部分门窗玻璃为清代从欧洲进口经蚀刻加工的套色玻璃制品,玻璃上有各种中国传统的字画和故事,古朴精美,回味无穷。 这些昂贵而精美的玻璃完整保存下来的不多,它们的存在为清晖园增色不少。 其中,最不可错过的是这套清朝乾隆年间评定的“羊城八景”,这是目前仅存于世的清代旧羊城八景套色雕刻玻璃珍品,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除了别致的门窗和精美的套色玻璃,清晖园的亭台楼阁也是亮点,它们巧妙而随意地散落在园内,成就了诸多美景。 掩映在花丛中的一座半月亭尤为美丽。这样的凉亭,貌似完全不是为了遮阳避雨,纯粹只是体现园林的精致与美丽。 梁园由当地诗书画名家梁蔼如、梁九章、梁九华及梁九图叔侄四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公元1796-1850年)陆续建成,历时四十余年,初年已濒于湮没。现存的梁园虽仅为清代所建的五分之一,但仍可让人们于片瓦之中窥探其曾经的繁盛。 走过一座设计精巧的小石拱桥,便来到了梁园中的汾江草庐群体。形态奇特、高约3米的湖心石,是梁园山石文化的代表。 荷香水榭位于湖岸边,门楣及窗都以荷叶、荷花镂空雕刻,在尽显优雅的同时,又与湖中的清荷遥相呼应。 园内巧布太湖、灵璧、英德等地奇石,大者高逾丈、阔逾仞,小者不过百斤。古人对太湖石的审美标准是“皱、漏、瘦、透”,这块太湖石该算美石了。 在东莞的市中心,藏着一座小巧玲珑的清代岭南园林,它就是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东莞可园,其面积不过2200平方米,算得上小巧玲珑了。可园虽小,却精致依然,园内有一楼、六阁、五亭、六台、五池、三桥、十五房、十九厅,层次丰富、错落有致,小中见大、暗中通明,高低回转,趣味无穷。 东莞可园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作,门前一副对联“可羡福地,园夸天上仙宫”,是前人对可园的绝佳赞誉。 可园的建筑是清一色的水磨青砖结构,17.5米高的邀山阁是可园内的最高建筑,也曾是东莞的最高建筑。 可园内有一楼、六阁、五亭、六台、五池、三桥、十九厅、十五间房,其名多以“可”字命名,如可楼、可轩、可堂、可洲等。 蚝壳窗。蚝壳在岭南地区除了筑墙,还能做窗,看上去不仅美观,而且美观透光,又有一定的隐秘性。蚝壳窗与蚝壳墙一样,是典型的岭南元素。 闹市之中保存着这么一座亭台楼榭、琴棋书画的中式园林,漫步其中让人一下子忘却了都市的嘈杂,仿佛误入百年前之岭南, 心也随之安静下来。 余荫山房又名余荫园,位于广州番禺南村镇东南角,始建于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竣工。由于最初的余荫山房只有1598平方米,所以整座园林结构精巧、移步换景、缩龙成寸,以小巧玲珑的独特风格而著称于世,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之作。 每一座园林都有一段故事,每一座中国园林都是一段情感的表述。余荫山房是清道光年间举人邬燕山归隐乡里后建造的私家花园。 园虽小,景却精致,北墙上镶建着精巧的“来熏亭”(半边亭),与八角亭相呼应。不完整是另外一种美。 最喜中国园林的开窗见景,尽管窗外其实已是外墙了,本身非常逼仄,但依然不忘有水有桥有鱼,有照壁灰雕,有绿色植物。精美的花窗本身也是园林一景。 由于余荫山房占地面积小,处处都要精打细算,所以可看到虽然园内遍布翠竹,但都是贴墙而种,既不浪费空间,又能起到屏障的作用,而砌墙时不用实心砖,梦见钞票墙中镶嵌绿琉璃竹节陶管栏杆,与竹林相映成趣。 “独坐心常净,得句尊不空”,古人的生活虽然没有现在这般丰富多彩,但更加逍遥自在,不心浮气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