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河县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南有范国生,北有常士忠。说的是香河两位颇有名气的村党支部。2016年4月,我参加了省纪委组织的百村党风廉政建设状况调查活动,从而认识了常士忠,也知道了他的故事。 出生于1952年5月的常士忠,香河县蒋辛屯镇领子村人,中等身材,黝黑的脸庞,两眼炯炯有神,脸上总是充满坚毅的神情。他于1970年参军入伍,1973年3月,在部队曾担任5年班长,1977年复员回到家乡领子村。复员不久,他就干起了家具厂,主营各类沙发。经过近30年的发展和积累已小有规模,过上了较为殷实的生活。在家庭事业顺风顺水、日见兴隆的情况下,他却于2007年下半年放下自家企业,担任了村党支部,并把主要精力放到村里的工作上。这是唱的哪出戏?还得从领子村的情况说起。 领子村位于蒋辛屯镇西北,是香河县与大厂回族自治县及通州区的交界地。全村380余户,共1195人,其中35名,拥有耕地1500亩。村领导班子软弱涣散,频频发生,经济发展缓慢,村集体更是负债累累,各项工作难以正常开展。具有强烈感和责任感的常士忠看到村子乱成这样、穷成这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007年冬,镇党委动员其担任村党支部。作为一名员、复退军人,常士忠没有过多犹豫,但却受到了来自家庭的阻力。家人说:村里的多,是个烂摊子,何必放下好好的生意、安逸的日子不过,去操这份心?你有楼有车有存款,下辈子都花不完,干嘛去受这个累!干好了不说,干不好了你都没法在村里,图个啥?周围的亲友也提醒常士忠,当了村官,家里企业怎么办?一年会少收入多少万?家里人和亲友说的不是一点儿都不在理儿,但常士忠认为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作为一名员、一名复退军人就应该有担当,就不能只考虑自身的利益。一个人的价值不能仅体现在所拥有的上,还应体现在为众人谋了什么、做了什么,对社会有什么贡献。他抱着这个想法,努力做通家人的工作,义无反顾地了领子村党支部这副重担。 常士忠认为,村里多,老百姓不满意,很可能就是村里工作不到位。要摆脱乱局,关键要靠党支部,统一思想,使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此,常士忠主动登门与村两委干部谈心,坦诚交流,消除隔阂,形成共识。与此同时,拜访村内老、老长辈和其他群众,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掌握干部群众的思想动态。他认真耐心地做工作,讲村里稳定的重要性和加快发展的迫切性,使大多数干部群众意识到:村街要发展,稳定是基础,齐是关键。如果人和人之间天天闹来闹去,争来斗去,最终影响的是发展,吃亏的是村里人。慢慢地干部的心齐了,群众的心稳了,整个村的氛围变了。 稳了,常士忠开始着手解决群众关心的遗留问题。通过反复与承包村里砖厂的承包户做工作,将群众意见很大的租金,从一年20万元提高到了60万元。年承租费60万元落到实处的同时,常士忠又为村里带来了另一笔收入。村里承诺允许承包户可以免费使用村北35万方修渠弃土,35万方弃土下面有80亩土地,80亩土地可对外出租。为解决200亩承包地常年拖欠承包费问题,常士忠先拿承包欠费户之一的小舅子开刀。开始小舅子不理解,想不通,抵触情绪很大。常士忠对他明确表示:你要是不交清承包费,不支持我的工作,以后就不要登我家的门。见姐夫来真的,不敢再说什么,小舅子率先把欠费交齐了。其他欠费户听说后,主动把所有欠费补齐了。村民真切地感到:领子村有救了。 面对这样一个烂摊子,要想把村子搞好,常士忠明白,必须一步步地从基础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实事做起。全村没有一条像样的好,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就连邻村做小买卖的都不愿到领子村来。为此,党支部决定的第一件实事就是修。多方筹措资金近百万元,但仍有20万元的缺口,关键时刻,常士忠背着家人,自己垫付了这20万元。经过3个多月的奋战,一条3公里长、4米多宽、装有200盏灯的环村柏油修成,群众欢呼声一片。后来又筹集资金硬化了总计1.5公里的村内主要街道,和环村联成网,实现了村里村外四面八方通。修通了,吃水还是个难题。过去村里用水主要靠潮白河,由于连年干旱,河水基本断流,只能靠天吃饭。常士忠和村两委积极跑县水利部门争取资金,再整合村里的部分资金,先后为村民新打了26眼机井,新增了2台变压器,用水难的问题也彻底解决了。 针对村里养殖户较多、垃圾粪便严重影响村容村貌和群众卫生的问题,统一规划了40亩地的养殖区,进行规模集中养殖,提升了养殖条件,改善了全村。养殖区还可向养殖户收取一定租金,这样又能增加一部分集体收入。 --2016年,在县委、县和镇党委、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村干部群众的艰苦努力,村庄进行了的:告别了土茅厕,全部用上了抽水马桶;做饭用上了燃气灶,取暖实现了煤改气;道两旁全部绿化,种上了法桐、白腊、海棠、樱花、樱桃、山楂、国槐等;主街和胡同都安装了照;各户住宅也都粉刷一新。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村民生活、生活质量、生活水平都有了极大的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