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李佳 通讯员 王以豪 邓小丽)今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中非联合研究中心获悉,非洲肯尼亚兰花与中国兰花杂交后,已存活10余种新的观赏品种。 中非联合研究中心主任王青锋介绍,该中心是中非双方共同建设的首个综合性科研和教育平台,4年来,汇聚中国18家科研机构及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等8个国家15家科教机构的力量。 该中心负责的“东非资源植物引种、保育及利用平台建设”,两周前刚通过省科技厅验收。其中,中国课题组、武汉植物园标本馆馆长胡光万等专家利用肯尼亚的兰花与中国原产的兰花进行杂交,已获得10余种杂交后代。 参与兰花课题的武汉植物园中非联合研究中心钟志祥工程师介绍,肯尼亚当地有300多种兰花,相对于中国1200多种兰花原生种,并不算多。由于当地观赏植物商品化观念较滞后,野生兰花多生长在区内,除个别海外园艺商栽培外销,还很少见到当地人工繁育和栽培兰花。让肯尼亚兰花远嫁中国,一方面是为了当地,同时也能丰富国内观赏兰花品种,“如非洲特有的扭瓣美冠兰,花朵多,但‘个子’高,容易倒,而中国的紫花美冠兰,个头矮,但花朵少,两者杂交后,对这些性状进行筛选和保留,是希望能培育出个头适中且花色丰富的兰花品种,目前像这样存活的中非杂交兰花,已有10余种存活,待几年之后如开花,就算育种成功。”据了解,将非洲兰花与中国兰花杂交研究,这在中国还是首次。 长江日报融5月8日讯(记者 李佳 通讯员 王以豪 邓小丽)纸质版《肯尼亚植物志》今年即将推出,而中、肯科学家合作研究的首个阶段性——“肯尼亚景天”将记载在册。该正是由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的科研人员发现。据了解,包括肯尼亚景天在内,武汉植物园专家已在肯尼亚发现3个植物新。 2015年时,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博士研究生、1987年出生的周亚东,带着“东非肯尼亚山维管束植物多样性研究”的课题,三次爬上肯尼亚山,在山上海拔3000多米的乔哥瑞亚瀑布附近,采集到了一种灰白色植物,“像打了霜一样”,最终,这种景天科景天属植物,经过鉴定确定为肯尼亚特有的植物新种,被命名为肯尼亚景天。 肯尼亚山洲第二高峰,仅次于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是东非大裂谷最大的死火山。因为其独特的地理地貌,山上孕育了十分丰富的植物多样性和大量的高山植物。周亚东在这座山上已辨认出了1000多种植物。 武汉植物园中非联合研究中心钟志祥工程师说,非洲考察站有当地雇佣的民兵提供安全护卫,他们荷枪实弹,被称作“森林”。有次,他和另一位科研人员,带上几个“森林”进入肯尼亚西部的森林区时,听觉异常灵敏的民兵,老远就提示前方有象群。大家正准备回撤时,就感觉到脚底仿佛爆发地震般颤抖,民兵们已将子弹上了膛,4只大象从距离他们10多米的眼前奔驰而去,“地震”过后他们才敢上前查看,圆桌大小的大象脚印深坑,让人脊背冒汗。 但考察人员也介绍,在“动物星球”肯尼亚,野外考察遇动物的几率并不太大,因为众多动物都在区内。比野兽更常见的,是蚊虫。“如果没有蚊帐,点了6支蚊香仍驱不走蚊子。” 据介绍,马尔堡、埃博拉、寨卡病毒都是源自非洲,去非洲前,每位科研人员都要打上黄热病等四、五种疫苗,“被叮咬就?没有那么耸人听闻”,中非中心的研究人员,至今没有因为被蚊子和蜱虫叮咬感染病毒。 王青锋介绍,不少科研人员一年去非洲去了三、四次,每次都是待上4—5个月,得到过当地人不少协助。一次,科研人员去乞力马扎罗山考察沿海拔变化的植被,考察人员13人,而提供供给和安全保障的“挑夫”、向导等都有43人。 钟志祥说,有次考察车陷进肯尼亚海边的沙里,没有任何语言的交流,数十个当地人就围上来,将藤条矮凳垫在车下,一点点将车推出了沙坑,“肤黑白牙的当地人,让我们患上了脸盲症,但他们出的善意,却是一样的。” 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