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的一大作战传统是拼刺刀。在历届战争中屡屡有通过刺刀见红的方式击退、消灭拥有优势敌人的先例。中队的思想概念中也把敢于进行白刃战看成顽强战斗意志的体现。因此,尽管在自动武器已经成为近距离作战的主流,部队还依旧装备刺刀,同时也保留拼刺的作战科目。 解放军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刺刀,应当是56式三棱军刺。刀身呈菱形,有三面樋(tong),金属部分表面呈暗白色,杀气腾腾。七八十年代,社会上尚武,男孩穿军装、扎武装带,要是能有把三棱军刺那绝对是人群中的高富帅。正因为社会上的赞誉,三棱军刺的某些功能被过分的神化了。 比如,三棱军刺表面被磷化了掺有砷元素,有剧毒。被刺伤者,要么是大出血而亡,要么就会慢性中毒而死。其实这有点以讹传讹,刺刀的颜色暗白,因此总被人误以为含砷。其实是因为在那个年代刺刀的材质不佳,极易腐蚀、变形,所以在表面镀了一层铬,所以呈暗白色。镀铬是一种通用的手段,枪管、炮管都用镀铬的技术来提升武器使用寿命。 铬其实也有毒,但毒性远远没有达到致人性命的地步,咱们家里厨房亮闪闪的水龙头就是镀铬的,所以你想毒性能有多大。说到在战争中用毒,在成吉思汗以前的匈奴人就是运用的高手,匈奴人对汉朝开展的生化战影响了中国三四百年时间。三棱军刺有血槽,所以有人就这样“创造”了一个功能。 说通过血槽可以把空气扎到血管里,让对手瞬时失去战斗力。首先来讲,如果真的有空气进入到了血管,不是无药可救。对成年人来说,至少要打进100毫升的空气才有可能造成致命的空气栓塞,刺刀能够产生的影响其实有限。其次,血槽的设计思不是为了插入而是在于拔出。白刃战的时候短兵相接,刺刀刺出去拔不出来就等于失去了武器,这在战斗中极为。还有人说三棱刺刀锋利无比,这就纯粹是胡扯了。 刺刀通常是不开刃的,开刃的刺刀不容易从体内拔出。没有开锋的刺刀造成的创面大,拔出的时候阻碍会少一些。刺刀的三道棱不是为了增加杀伤力,而是出于材料的考虑。也是由于建国初的时候钢材质量不高,在拼刺过程中容易发生弯曲和变形,因此就从刺刀的结构上下手,也就有了三棱的外形设计。 小学的时候课本就有讲过,三角形的稳定性最强,设计出来的武器坚固耐用,即使用价格低些的强度差点的材料也能获得较高的性能,很适合大批量生产。所以三棱也是从古到今,武器的一项通行设计。在秦始皇兵马俑里发现的箭头就是三棱形状,锋利无比到现在还能轻易的划破纸张。 在宋朝时期,为了对方北方游牧民族的精锐带甲骑兵,部队也大量装备了三棱破甲刃这样的神兵利器。在工业和经济条件薄弱的建国初年也就成了这种军刺的定型。至于说因为三棱刺刀的杀伤性太大,联合反对,所以才将其从装备列表中剔除,是根本没有的事情。 三棱刺刀并不是我国独有的武器装备,在我国之前法国、俄罗斯也都进行过装备。三棱刺刀终究是一段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国家的工业产能、,材料质量上来了,三棱刺就不是一款战斗性价比最高的选择了。三棱刺刀的战斗用途太单一,除了拼刺外,剩下就是开开罐头什么的,比不上匕首型刺刀。 甚至还不如一把百搭的工兵铲好用,能铲、能刨、能砍,还能当手盾,急了还可以用来做饭煎鸡蛋。所以现在装备的格斗兵器,往往是更加全面而小巧的多功能匕首,刺的功能被弱化,而作为工具的其它功能增多。这样对于士兵而言负荷更小,战斗适用性更多,一旦战争爆发了,士兵的能力也就越强悍。
|